-
架構概述
眾所皆知,VMware SDDC包含計算、網路和儲存三大部分,而vCD可以將這些實體資源組成一個抽象的資源提供給不同的租戶使用。
這些資源的相互關係如下圖所示:
(圖截自這裡)
Storage這邊由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vSAN,所以我們來探討一下vCD是如何和vSAN整合的。
首先從vCD的Provider VDC(PVDC)這層談起,由於組成PVDC的單位是Resource Pool,但因為在這裡我們想要使用底層vCenter的vSAN資源,所以組成PVDC的單位就要是vCenter裡DataCenter的下一層,即是Cluster這一層,因為vSAN的作動範圍是以一個集群為單位的,管理人員首先選擇符合vSAN條件的ESXi主機,然後按照未來這個集群想要提供的SLA定義(性能和可用性)來設計一個或多個不同的vSAN Cluster,如下圖所示,這裡有三個集群,每個集群的性能和預設的可用性都不一樣:
那vCD這一層是如何可以用到這些vSAN的資源的呢?
這裡有兩個重點,一個是針對vSAN本身datastore這一層可調整的功能,由於vSAN看到的是一整個的datastore,所以當設定好這些功能細項後,未來在上面跑的所有虛擬機都會套用這些設定,可調整的設定如下:
- Number of failures to tolerate
- Number of disk stripes per object
- Flash read-cache reservation•Object-space reservation
- Force provisioning
- I/O limits (vSAN 6.2以後)
另一個重點是vSAN是以集群為單位來劃分,集群裡的機器一般來說都是相同規格的,所以可以提供的運算能力也相同,部署虛擬機時,租戶可以視需求把虛擬機部到不同的集群以滿足不同運算的需要,那除了運算可以選擇外,如何在部署VM時還可以進一步選擇多一點不同的可用性呢?
這時就要配合vCenter本身的SPBM功能,就是所謂的Storage Policy Based Management,詳細的介紹可看這裡
系統管理員針對每個vSAN集群再去定義不同的儲存策略,定出如下的範例政策,如此一來就可針對每一個VM做到粒度更細的可用性的定義,vSAN會依據當時不同VM給定的儲存政策去執行他要完成的動作(Placement),這些儲存政策的對象是組成這些VM的各個Object,如:
- VM Home, which contains virtual machine configuration files and logs, e.g., VMX file
- Virtual machine swap
- Virtual disk (VMDK)
- Delta disk (snapshot)
- Performance database
如此一來每個集群就有多個Storage Policy可供選擇了。(圖片截自這裡)
2. 實作
先在vCenter新增一個Storage Policy
系統管理員然後在vCD對Provider VDC新增剛剛加進來的Storage Policy。(在此之前記得先refresh storage policy)
確認已經加入成功。這樣一來就可將這些政策分配給Organzation VDC。
舉例我們要把剛剛新增的政策加到T2-OVDC,系統管理者就到租戶(T2)裡的Org VDC去新增Storage Policies:
選擇該該Storage Policy:
確認已經添加成功!
租戶管理員看到的畫面,由於是租戶的內容,所以無法新增SP:
然後該租戶的使用者在新增vAPP時就可選擇該政策。
選該政策:
新增完畢可以到vCenter Web Client確認vCD已經和vCenter vSAN整合,使用該政策無誤!
備註 :
此篇文章參考許多VMware vCAT的文章,讀者可到這裡看詳細的內容。